清潔達標的機油在使用前應該是呈半透明狀的,在發動機運轉過程中,會應機械的攪動混入一些空氣,使透明度變差。但這樣的油樣放置30分鐘一般能恢復原狀。
有時當車輛行駛一段時間后,機油呈乳白色,并伴有泡沫,這是機油進水造成的。可能是由于汽缸墊損壞或襯套有裂縫,冷卻水漏入油底殼中。
正常情況下,機油中允許的含水量在0.03%以下。當含水量超過0.1%時,機油中的添加劑(抗氧化劑、清凈分散劑等)就會失效,加速機油的氧化過程。而機油氧化生成的有機酸及發動機排出廢氣中的酸性氧化物與水發生反應,又生成無機酸。這些酸性物質增加對發動機的腐蝕。因此當機油中含有較多的水時,機油潤滑性會變差,粘度下降,輕則導致機油過早變質和機件生銹;重則引起發動機抱軸、燒瓦等嚴重機械事故。
我們應注意盡可能不使用含有過量水分的機油,并盡可能提前發現機油中含有的水,這樣就可以避免由于機油中的過量水分而對發動機產生的損害。在實際的使用中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來判斷機油中是否含有過量的水分:
1.觀色法:機油中有了水其透明度會下降,呈乳白色。
2.燃燒法:把銅網燒熱后放入被檢查的機油中,若有“噼啪”響聲,說明機油中含有較多的水。也可將被檢查的機油注入試管中加熱,當溫度接近80至100℃時,試管中產生“噼啪”聲,也證明機油中含有較多的水。
3.放水法:發動機停機后,讓發動機靜止30分鐘左右,松開放油螺塞,如有水放出來,則說明機油中含有較多的水。